2025/10/13 09/11/43好的,关于井道防撞措施的设计规范,这是一个涉及安全的关键问题。目前中国并没有一份独立的、名为“井道防撞措施设计规范”的单一文件,其要求分散在多个核心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安全规程中。
这些规范主要根据井道的用途(如电梯、建筑井道、管线井等)进行划分。其中,电梯井道的防撞要求最为严格和系统化。
以下我将分门别类地为您详细梳理相关设计规范的核心要点。
一、 电梯井道防撞措施设计规范
电梯井道的防撞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电梯轿厢或对重在运行中与井道内壁、底部或顶部发生碰撞,并保护井道外的人员和设备。主要依据的标准是:
- 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及其修订版,等效于欧洲EN 81系列标准)
- TSG 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1 井道壁、底坑和顶部的间隔要求
这是最核心的防撞设计,通过保持安全距离来避免碰撞。
- 轿厢与井道壁的间隔:轿厢外壁与井道内任何部件(如导轨支架、接线盒等)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0mm。如果超过150mm,需要设置有效的防撞装置(如隔障),防止人员坠入或物品伸出。
- 轿厢与对重的间隔:轿厢与对重(或其它对重、其它轿厢)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m。
- 井道顶部的安全空间:
- 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井道顶部的空间应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 × 060m × 080m(长×宽×高)的矩形体。
- 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0m × 060m × 10m的空间。
- 底坑的安全空间:
- 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底坑内应有一个不小于050m × 060m ×(高度依缓冲器类型而定)的空间。
- 底坑地面与轿厢/对重最低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为05m(与缓冲器类型有关)。
2 缓冲器
缓冲器是电梯最重要的最后一道机械防撞保护,安装在井道底坑和顶部(当对重或轿厢有冲顶风险时)。
- 类型:分为蓄能型缓冲器(适用于额定速度≤10m/s的电梯,如弹簧式)和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速度,常用液压式)。
- 设计要求:
- 必须能承受轿厢/对重以115%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撞击时的冲击力。
- 缓冲器的行程(压缩距离)需根据电梯的额定速度精确计算。
- 底坑需设置缓冲器墩子,其强度需足以承受电梯撞击时的载荷。
3 终端限位装置
防止电梯超越正常行程的电气和机械开关。
- 强迫减速开关:在正常行程末端之前,首先动作,强迫电梯减速。
- 限位开关:如果电梯超越强迫减速点,限位开关会切断运行方向电路,使电梯停止。
- 极限开关:作为最后电气保护,当限位开关也失效时,极限开关动作,直接切断电梯动力电源,使驱动主机停止运转。此开关应为非自动复位型。
4 导轨与导靴
- 导轨:为轿厢和对重提供精确的导向,防止其在运行中摆动或偏斜。其刚度、直线度和安装精度都有严格要求。
- 导靴:轿厢和对重通过导靴“抱”住导轨滑动。导靴的间隙和磨损情况直接影响运行的平稳性,需定期检查。
5 井道入口的防护
- 层门:所有通向井道的开口(各楼层)必须装设坚固的、无孔的层门。层门必须具有可靠的锁闭装置,只有在轿厢到达该层站平层位置时才能被打开。
- 护脚板:轿厢地坎下方应安装垂直向下延伸的护脚板,其高度至少为075m,宽度不小于层站入口宽度,用于防止人员的脚或物品卷入轿厢与层门地坎的缝隙中。
二、 建筑井道(非电梯)的防撞措施设计要点
对于风井、管道井、电缆井等建筑井道,防撞措施主要侧重于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的防护。
- 设计依据:GB 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GB 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 等。
- 核心要求:
- 洞口防护:所有井道必须在每层楼板处用盖板封堵,或在侧面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24m时不低于110m)。
- 检修门/盖板:检修门应坚固、易于开启,并具有锁闭功能。盖板应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可能出现的荷载。
- 防火要求: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防止火灾蔓延。
三、 其他特殊井道(如工业用、矿井用)
这些井道有更专门的规范,防撞措施可能包括:
- 防坠器、安全网。
- 提升容器的导向稳罐装置。
- 过卷过放保护装置(类似电梯的极限开关和缓冲器)。
- 井筒内的刚性罐道和防撞梁。
总结与设计原则
井道类型 |
主要规范标准 |
核心防撞措施 |
设计目标 |
电梯井道 |
GB 7588, TSG T7001 |
安全间距、缓冲器、终端限位开关、导轨与导靴、层门与护脚板 |
防止设备(轿厢/对重)自身碰撞,保护乘客和设备安全 |
建筑设备井道 |
GB 50368, GB 50096 |
洞口防护(盖板、护栏)、防火封堵 |
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防火分隔 |
工业/矿井井道 |
相关行业专用规范 |
防坠器、安全网、稳罐装置、过卷过放保护 |
防止提升容器失控,保障井下作业安全 |
通用设计原则:
- 冗余设计:关键安全措施(如电梯的终端保护)通常采用多重设置(减速+限位+极限+缓冲器)。
- 距离保护:优先通过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来避免碰撞。
- 能量吸收:当碰撞不可避免时,通过缓冲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降低伤害和损失。
- 主动防护:设置可靠的电气和机械开关,在碰撞发生前主动干预,停止设备运行。
- 被动防护:设置坚固的物理屏障(如层门、护栏),隔绝危险区域。
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务必查阅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地方性法规,并建议咨询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工程师,以确保设计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保障安全。
20251013091143